《在全市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推进会上的讲话》
所在栏目:优质范文 >
关键词:正规化,会上,法治,规范化,推进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推进会,既是贯彻落实关于全面从严治战略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推动我市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当前,全面从严治向纵深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唯有以规范化筑基、以法治化立标、以正规化塑形,才能更好地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下面,我围绕此次行动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领会“三化”建设重大意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实践的指南。开展“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绝非一时之策,而是立足全局、着眼长远的战略考量,对推动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三化”建设是践行“两个维护”的必然要求。纪检监察机关是机关,肩负着维护权威和的团结统一的特殊使命。从的百年奋斗历程看,纪检监察工作始终与的事业同频共振,坚持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是我们加强自身建设、永葆生机活力的重要经验。新时代新征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只有将“三化”建设贯穿纪检监察工作全过程,确保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严格遵循的原则、纪律和规矩,才能精准发现、有效纠治偏差,推动各级组织和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决策部署在我市一贯到底、落地见效。
(二)“三化”建设是服务发展大局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市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面临着深化改革、产业转型、民生改善等一系列艰巨任务。纪检监察工作作为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主动融入发展大局,以“三化”建设为抓手,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生态和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规范监督执纪流程、强化法治思维、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精准发现和查处影响发展的腐败问题、问题、责任问题,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清障护航,确保重大项目顺利推进、惠企利民政策精准落地,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全面从严治带来的新变化、新成效。
(三)“三化”建设是锻造过硬队伍的迫切需要。纪检监察干部肩负着和人民的重托,其能力素质和工作水平直接关系到全面从严治的实际成效。近年来,我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总体素质不断提升,但在个别干部身上仍存在业务不精、程序不规范、法治意识不强等问题。开展“三化”建设,就是要通过建章立制、强化培训、严格管理,引导纪检监察干部牢固树立法治意识、程序意识、证据意识,不断提升能力、专业素养和斗争本领,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纪检监察铁军,为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队伍保障。
二、坚持问题导向,准确把握“三化”建设现实差距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对照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的要求,我市纪检监察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一)规范化建设存在薄弱环节。一是制度执行不够严格。部分制度虽然已经建立,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打折扣、搞变通的现象。比如,在问题线索处置、案件查办过程中,有的单位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时限办理,存在超期未结、程序倒置等问题;在监督检查工作中,检查标准不统一、检查方式不规范,导致监督效果大打折扣。二是工作流程不够优化。一些工作环节繁琐、重复,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影响了工作效率。例如,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文书制作、审核把关等环节存在重复劳动,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负担;在举报处理中,线索分流、反馈机制不够顺畅,导致群众反映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处理和回应。三是文书管理不够规范。部分文书格式不统一、内容不完整、表述不准确,影响了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有的案件卷宗装订不规范,重要证据材料缺失;有的文书存在错别字、语句不通顺等问题,损害了纪检监察机关的形象。
(二)法治化建设存在突出问题。一是法治思维有待加强。个别纪检监察干部对法律法规的学不够深入,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能力不足。在查办案件时,存在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忽视证据的合法性、关联性和真实性,导致案件质量不高。有的干部在处理问题时,惯于凭经验、靠感觉,缺乏对法律条文的准确理解和运用,容易引发风险。二是法律法规运用不够精准。随着全面从严治的不断深入,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对法律法规的适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部分干部对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学不及时、掌握不透彻,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准确把握法律界限,存在定性不准、量纪不当等问题。三是监督不够有力。对纪检监察干部行为的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存在监督缺位、失察的现象。有的单位对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不够严格,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发现不及时、处理不到位,导致个别干部在工作中出现违规违纪行为。
......
© 三味园范文网 mip.sanweiyuan.com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