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审计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暨作风建设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
所在栏目:优质范文 >
关键词:年审,理论学习,党组,作风建设,研讨会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刚才,我们共同学了关于建设、关于统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学纪律规定,结合审计机关建设,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与大家交流共勉。
一、提高站位,深刻领会建设的“生命线”意义
建设,这绝非一时之举,而是我们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长期战略,是一场深刻的之变、风气之变。它不仅是改变工作的切入点,更是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生命线”。
(一)深刻认识建设的深远意义与战略价值。这场变革穿透积弊,重塑风政风,更带动社风民风持续向好,成为深刻改变中国的“之变”“风气之变”。它不仅是转变工作的突破口,更以“钉钉子”精神筑牢了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生命线”。从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到整治“车轮上的腐败”,从压缩会议文件到规范调研接待,每一项规定都直指问题核心,每一步推进都彰显从严治决心。实践反复印证,只有始终绷紧建设这根弦,才能确保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为国家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二)精准把握建设对审计机关的特殊分量。审计机关作为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免疫系统”,其建设关乎监督效能的根基。我们手握审计监督“利器”,肩负着维护财政经济秩序、提升资金效益、促进政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多重使命。X审计长提出的“如臂使指、如影随形、如雷贯耳”要求,勾勒出新时代审计工作的使命坐标。实现这一目标,过硬是不可逾越的前提——若审计干部存在“灯下黑”,在核查中避重就轻,在问责时姑息迁就,审计公信力便会荡然无存,监督“利剑”也会沦为“钝器”。近年来,个别审计项目因漂浮导致问题漏查,不仅损害机关形象,更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风险。这警示我们:建设是审计事业的“生命线”,守住这条线,才能守住审计监督的权威性与严肃性。
(三)以常态长效建设护航审计事业行稳致远。加强审计机关建设,必须坚持“严”字当头、久久为功。要将纪律规定转化为具体行动指南,贯穿审计全流程:审前明确纪律“红线”,杜绝“人情审计”;审中践行“一线工作法”,深入现场核查取证,对疑点问题一查到底;审后强化结果运用,做到“查真相、说真话、报实情”。建立建设“双反馈”机制,既收集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组的评价,也通过内部督查排查隐患。同时,以“三个如”要求为标杆,开展“提升年”活动,选树敢于碰硬、精益求精的先进典型,对涣散、失职失责的严肃问责。唯有将建设内化为审计干部的职业操守,外化为监督执纪的实际成效,才能让审计“利器”永不蒙尘,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
二、以“回头看”为镜鉴,推动建设在细微处落地生根
这次会议强调,要认真开展深入贯彻学教育“回头看”。我认为,“回头看”不是简单地翻看旧账、重复检查,而是一次深刻的“体检”和“校准”。它要求我们不仅要看整改了什么,更要看思想上是否真正受到了触动,制度上是否真正堵塞了漏洞,风气上是否真正实现了净化。
(一)要用“显微镜”深查细照,警惕“疲劳综合征”。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一抓就好转,松一松就反弹。当前,特别要警惕一种“疲劳”心态,纪律规定已经抓了这么多年,不会再有什么大问题了。这种思想上的麻痹松懈,恰恰是“四风”问题隐形变异、反弹回潮的温床。在“回头看”中,我们不仅要对照账本、检查票据,更要对照思想、检视言行。要深入反思,在公务接待、会议培训、差旅报销等日常工作中,是否存在标准不高、要求不严、把关不紧的现象?是否存在“不吃公款吃老板”、违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等更为隐蔽的问题?我们要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敢于向自己“开刀”,把问题找准、找实、找深。
(二)要用“手术刀”较真碰硬,整治“顽瘴痼疾”。建设要取得实效,必须动真格、出重拳。对于“回头看”中发现的问题,无论是老问题还是新表现,都必须坚持“零容忍”的态度。前些年,我市水利系统曾有干部因在考察工作结束后违规参与吃请和饮酒,并接受高消费娱乐,受到撤销内职务和行政撤职的严厉处分,被监察部网站点名通报,教训极为深刻。这个案例至今仍然是我们悬在头顶的警钟。我们审计机关在日常监督中,也要强化这种“风腐同查同治”的理念。在审计项目中,不仅要关注资金使用的合规性,更要关注资金背后的问题、腐败问题。对审计发现的违规吃喝、滥发津补贴、公车私用等问题线索,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形成强大震慑。同时,要积极配合市监委开展的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发挥审计的专业优势,让违反纪律规定的行为无处遁形。
......
© 三味园范文网 mip.sanweiyuan.com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