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人大机关党建品牌创建、学习型机关建设暨作风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所在栏目:优质范文 >
关键词:机关,会上,党建,学习型,作风建设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机关品牌创建、学型机关建设和建设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市机关建设提质增效推进会议精神,以及市会机关建设专题会议的具体要求,对我委(局)接下来一个时期的三项重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深入动员。这既是一次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部署会,也是一次明确任务、压实责任的动员会,更是一次凝心聚力、推动落实的誓师会。刚才,相关同志已经就三项工作的具体方案作了说明,内容很详实,要求很明确,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高点定位,聚力铸魂,以品牌创建工程引领机关建设新航向
工作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与“魂”。抓好是最大的政绩,也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让工作从“软指标”变成“硬支撑”,从“务虚”走向“务实”,从“无形”化为“有形”?创建品牌,就是我们找到的有力抓手和重要载体。一个过硬的品牌,就是一面旗帜,能够指引方向;就是一个引擎,能够激发动力;就是一个磁场,能够凝聚力量。我们必须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战略意义,以“走在前、作表率”的自觉,全力打造具有X特色、时代特征、特质的金字招牌。
(一)深刻把握品牌创建的核心要义,筑牢思想根基。品牌创建绝非形式主义的“面子工程”,而是以品牌化思维提升组织战斗力的“里子工程”。其核心要义在于通过系统化设计、项目化推进、标准化落实,把的优势转化为机关履职效能。从维度看,这是践行新时代的建设总要求的必然举措,通过品牌载体将“两个维护”融入工作各环节,确保履职方向不偏航;从实践维度讲,这是破解与业务“两张皮”的有效抓手,以品牌为纽带让的建设与立法、监督等核心职能同频共振。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凝聚精神力量。一个富有感召力的品牌,能让员在身份认同中强化责任担当,在价值共鸣中激发奋斗热情。比如“为人民用权”的品牌理念,能引导员在法规起草时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在监督时坚决维护群众利益。因此,品牌创建过程本质上是一次全员性教育——通过理念提炼、实践淬炼,让每一名员都成为品牌的践行者、传播者,使“徽在胸前闪光”从口号变为日常行动,让旗始终在机关履职一线高高飘扬。
(二)精准探索品牌创建的方法路径,推动落地见效。品牌创建需遵循“融、特、实”三字诀,构建科学高效的实践体系。在“融”字上突破,关键是找准与业务的融合点。可推行“+履职”双促模式:在立法领域设立“员起草小组”,将内民主集中制原则融入法规审议流程;在监督工作中组建“员突击队”,围绕民生热点开展“清单式”监督;在代表联络中打造“红色连心桥”,组织员干部定期驻站接待群众。通过这种“业务承载、赋能业务”的机制,让工作从“文件里”走到“实践中”。在“特”字上出彩,要立足支部职能打造差异化品牌。研究室可培育“智囊先锋”品牌,以员课题组长制推动调研成果转化;法工委可创建“法治护航”品牌,通过员带头释法普法强化法治宣传;办公室可塑造“红色中枢”品牌,用员先锋岗标准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每个品牌都应包含“三要素”:具象化标识(如设计融合法徽与徽的LOGO)、场景化载体(如“每月法治微课”)、量化式目标(如年度完成3项重点法规解读),确保特色鲜明、辨识度高。在“实”字上扎根,需建立全周期管理机制。构建“组统筹、推动、支部落实”的三级责任体系,制定《品牌创建工作手册》明确操作规范。引入“五个有”评价标准:有内涵深刻的品牌理念、有视觉统一的品牌标识、有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有量化可考的成效指标、有群众认可的社会反响。通过季度督查、年度考评、动态调整,让品牌创建从“一时热”变为“长久红”,真正成为激活组织活力的“金钥匙”。
(三)健全品牌创建的保障机制,确保长效发展。品牌的生命力在于持续赋能、久久为功,需从组织、制度、文化三方面构建保障体系。组织保障上,成立由机关组任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下设专项工作组负责方案审定、资源协调;各支部作为第一责任人,签订《品牌创建责任书》,将创建成效纳入述职评议考核。同时建立“员责任区”,每名员认领1-2项品牌任务,形成“人人肩上有担子”的推进格局。制度保障上,完善闭环管理体系。建立品牌创建“双台账”:一方面记录理论学、活动开展等过程性资料,另一方面跟踪品牌对业务指标的提升效应(如法规起草效率、监督问题整改率)。推行“品牌创建积分制”,将参与度、贡献值与评优评先挂钩。每半年开展“品牌晾晒”活动,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促进互学互鉴,对连续两年考核不达标的品牌启动优化升级程序。文化保障上,营造全员参与的浓厚氛围。通过“品牌故事分享会”“员先锋岗”评选,用身边人、身边事诠释品牌内涵;在机关内网开设“品牌创建专栏”,动态展示各支部创新做法;将品牌理念融入机关文化墙、员活动室等物理空间,形成沉浸式宣传场景。通过多维度渗透,让品牌精神内化为员的思想自觉,外化为履职的行动自觉,最终实现“创建一个品牌、激活一个支部、带动一片阵地”的乘数效应。
二、深学笃行,锤炼内功,以学型机关建设工程夯实履职尽责新根基
机关是机关,更是学型机关。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加强学。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不学就会落后,不学就无法胜任工作,不学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建设学型机关,是一项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战略任务,是提升我们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履职能力的治本之策。我们必须把学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大兴学之风,努力使机关成为知识的富矿、思想的高地、人才的摇篮。
(一)要提高站位,深刻认识“为何学”。学的首要问题,是解决“为谁学、学什么、怎么学”的方向性问题。我们强调学,首先是强调学。要坚持不懈用凝心铸魂,深入学贯彻的及历次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这是我们工作的“纲”和“魂”,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偏离。通过学,不断提高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确保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专业性、法律性、程序性都很强,无论是立法、监督,还是代表工作,都要求我们必须具备深厚的法律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宽广的视野。学,是克服“本领恐慌”、弥补“知识短板”、填补“经验盲区”的唯一途径。只有把学搞好了,我们的腰杆才能更硬,说话才有底气,履职才能更有水平。
(二)要聚焦重点内容,系统谋划“学什么”。学不能碎片化、随意化,必须要有系统性的规划。我们要构建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学内容体系。一是学理论,强信念。这是固本培元的基础。要把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作为必修课,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二是学法律,精业务。这是履职尽身之本。宪法、地方组织法、代表法、监督法以及与我们履职密切相关的各类法律法规,是我们的看家本领,必须烂熟于心。要结合立法和监督工作,深入研究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的专业知识,努力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4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电脑操作要达到中级以上水平,要努力掌握一门外语;45岁以上的干部也要熟练掌握现代化办公技能。三是学先进,拓视野。要树立开放的视野和格局,既要向书本学,也要向实践学,向群众学,向先进地区学。要善于“走出去”,到改革发展的一线、到先进省市的机关去考察取经,学他们的新理念、新机制、新做法。要勤于“请进来”,定期邀请专家学者、资深代表、基层干部来机关举办专题讲座,为我们传经送宝。
......
© 三味园范文网 mip.sanweiyuan.com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