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建与业务融合交流材料》
所在栏目:优质范文 >
关键词:党建,融合,高校,业务,材料
印发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第十二条明确规定了“高校教职工支部围绕本单位改革发展稳定等开展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教育管理监督员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师生员工的作用”。高校是培养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主阵地,教职工支部则肩负着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任。把工作和业务工作有机融合于学校事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对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准确贯彻的教育方针、促进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教职工支部的工作与业务工作目标是一致的,前者是路径,后者是结果,都是为了“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高校应加大融合的力度、深度,提高融合的效能以实现融合的目标,努力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高校教工支部与业务工作融合的着力点
工作和业务工作是一体两面、相辅相成的:工作落实到位,能够为业务工作提供保证;业务工作开展有序,能够给工作提供生机活力。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紧密结合新形势,对高校基层工作进行系统规划、整体部署,形成工作整体合力和常抓不懈工作机制”,坚持工作和业务工作目标同向、部署同步、工作同力。
1.选优配强支部。高校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战场、主阵地,高校教职工是战略的具体承担者、践行者和推动者,这是高校的教育属性。《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高校组织工作要坚持管办学方向、管干部、管人才、管意识形态,领导改革发展,把的领导落实到高校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这是高校的属性。高校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坚持的领导是办好高等教育的重要保障。毛泽东曾指出,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高校学术带头人是所在学科领域有高深造诣、重要影响的专家或学者,是完成教学任务、指导科研课题的关键。高校教职工支部是在高校基层组织的负责人,是教育管理监督员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的关键。鉴于上述原因,高校层面应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选拔机制,选拔性强、业务精、有威信、肯奉献的员学术带头人担任教职工支部,实现学术带头人和支部“一肩挑”;支部层面则“要推进落实‘双带头人’制度,做好教师员‘双培养’工作,充分发挥支部在工作和业务工作中的模范引领作用,为和教学科研业务工作深入融合、提升建设质量提供坚强保障”。此举有利于加强教职工支部的建设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从机制层面有效防止工作和业务工作“两张皮”,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贯彻落实“坚持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因此,积极开展“学术合一”支部建设工程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应准确把握“学术合一”中“合”的定义,即把的建设与业务工作相联结、做整合,这样能够更全面的从宏观和全局层面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和组织发展。,充分发挥支部的带头作用以及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的教育方针落到实处。,制定并执行合理严格的监督制度,避免由于权力集中而出现滥用职权的情况,进一步提升支部科学使用权力的能力和水平。
2.强化支部的组织力建设。组织力是指组织开展工作的能力,具体来讲是指设计组织结构和配置、管理、统合组织资源的能力。基层组织组织力主要体现为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的报告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功能。提升组织力,就是要将此“四力”作为关键点,从严抓好落实。的组织力提升的路径决定了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内容:一要治“软”,管好班子、带好队伍,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营造看淡名利、看重责任、敢于担当、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二要治“散”,夯实基础、凝聚力量,以支部规范化建设为着力点,以达标创优为抓手,把支部打造成组织力的承接点、集合点、发力点,激发基层组织的向心力;三要治“庸”,创新思维,激发活力,摒弃“坐等靠要”的思想,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用斗争精神和创新思维,跳出传统路径依赖,宏观设计、广聚资源、分类培育、选树典型,学会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以特色品牌激发活力,提高工作效能;四要治“虚”,知行合一,真抓落实,真正跳出就“”论“”的圈子,构建将有效融入、贯彻于业务工作与中心工作中,以引领价值、引领发展的有效机制,让成为发展最强大的动力。
......
© 三味园范文网 mip.sanweiyuan.com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